从乡下人变成城里人几十年了,有一件小事总是在心里纠结:吃不惯城里人卖的水豆腐。
在我的老家,卖水豆腐的是伴着旭日东升敲响第一声梆子的。豆腐装在大木盘子里,用小推车推着,上面蒙着白布。有浆水滴滴答答从木盘子的空隙中渗漏着,冒着热气。卖豆腐时,小贩不用刀切,而是用一个盘子挖。豆腐不成型,颇有些南方豆花的模样。
起这么早的天,卖这样软的豆腐,乡亲们怎么吃呢?在农村,男人们要早早下地干活,回家吃早饭时,早已是饥肠辘辘了。家庭主妇或孩子们就要趁这个时间,去买几毛钱的豆腐,或拌咸菜、或拌小葱、或拌香椿。这些菜与热豆腐交融而生的特殊香味,让人吃得停不下筷子。在慢慢的品味中,人们又平添了几分气力。也有上学快迟到的孩子,顾不上吃早饭,拿上两三毛零钱,就站在卖豆腐的小车旁,将热豆腐挖进一只早已备好的碗中,稀里呼噜喝了,一抹嘴奔学校去了。
或许有人要问,难道你老家的水豆腐就是这样稀软吗?错了。待到上午十点左右,卖豆腐的小贩又开始敲梆子。这次推出来的豆腐就“杠”了,可炖、可煮、可炒、可卤,无论你怎么做,绝不会散,不会碎。纯卤水点的,又压得实,那种香味能弥漫整个村子。
进城后,我第一次买水豆腐时,看到卖豆腐的在用刀切豆腐,心中着实一惊:这豆腐得多硬实啊!果然,当用小葱拌豆腐时,搅和了半天,豆腐和小葱弄不到一块儿,吃到嘴里,更无半点豆腐的香味。而这种豆腐在烧制时,也极容易发散,没有应有的筋道。吃了几次后,因索然无味,我再也没了吃的兴趣。由此,也与城里的水豆腐“彻底决裂”。
有时,我也会为自己的这种纠结而深思:几十岁的人了,为何还惦记着这口吃的?这是铭刻在少儿时代脑海里的深刻记忆,还是留存在心中绵绵不绝的那份乡愁?
何止是一种食物。哪怕是一个场面、一个物件、一种风光、一件往事、一名亲友……这种对家乡、对儿时的眷恋,往往会陪伴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