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进入尾声,学生、务工人员陆续返校返工,多地迎来返程高峰,抢票大战再掀高潮。据报道,今年除携程、飞猪、智行等在线出行平台推出抢票业务外,就连传统的电商平台美团、京东等也推出各自的抢购火车票业务。近日,某第三方抢票软件平台被曝循环抢票800多次均以失败告终。不少网友也反映,使用抢票软件后,非但没有抢到票,反而接到了很多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另外,很多抢票软件都存在类似“默认搭售”加速包的现象,消费者的选择权受到了损害。
目前,官方口径对抢票软件的态度都是“不予认可”,却也并没有采取大范围的行动。有人提出,此类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抢票软件已威胁到公共资源的使用,监管部门不能置身事外,法律也该为购票秩序划出一条红线,构建一个公平的购票环境。
◎现象
抢票软件陷阱多
连日来,有网友向媒体反映,自己在使用抢票软件订票时,没有发现隐藏在页面底端的“默认搭售”加速包选项,就选择了生成订单,在结算票款时才发现被多收了30元的加速包费用。
媒体调查发现,一些抢票软件会在页面中默认为用户选择购买一定数量的加速包。有些软件需要用户要把页面下拉到底部才能看到取消加速包的按钮。据统计,每个加速包金额1到2元,大多数平台为用户默认的数量为10个到15个,金额在20元到30元不等,以达到商家所谓的“光速抢票”。然而,加速包真的能够提高抢票的成功率吗?
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同抢票软件的加速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使用加速包或购买VIP的会员是给用户增加更多的节点,有一些是能够允许用户使用更快的网速来帮助抢票。不过,所有的抢票都存在偶然性,不能说100%成功,多花钱不一定就抢得到票,只能说会增加一定的成功几率。
抢票神器不一定能让消费者买到票,甚至还暗藏风险。有许多网友反映使用抢票软件后,非但没有抢到票,反而接到了很多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声音
默认搭售涉嫌违法
此前,网售机票捆绑搭售行为被曝光
后,就曾引起公共舆论广泛关注和批评,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并要求各大售票平台采取措施整顿,不得以任何形式搞捆绑搭售行为。而此次被曝光的抢票软件默认搭售行为,亦与网售机票捆绑搭售行为类似,均是自作主张替消费者选好额外收费服务项目,造成总价被动提高,如果消费者不仔细看,就会莫名其妙的多花冤枉钱。
有媒体指出,法律明确规定,铁路客票销售服务费5元封顶,在代售过程中,加价或变相收费属于价格违法。抢票软件默认搭售的行为,已然涉嫌违法,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对抢票软件搭售行为叫停和处罚,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时代的“网络黄牛”
“无论是怎样的抢票软件,其本质就是一个以更高价格提供商品竞得服务的交易平台。这中间的‘竞价’,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竞拍,而是体现为‘加速费’‘保险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额外收费。这便在一定意义上简化成了价高者得。”有人说,这种加价为用户购买火车票的行为,与过去的黄牛票也没什么区别。
有专家认为,抢票软件与黄牛在资源剥夺上不谋而合。面对同一个购票环境,技术先进的占了优势,而那些没有技术设备支撑的只能苦苦守候。原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抢到票的消费者败给了抢票软件,加剧了“一票难求”紧迫感,让更多的人自愿加价购票,其结果就是原本价格正常的车票还得加价买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