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二勇
2015年,全县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915件,75%以上在村一级有效化解,化解成功率95.8%;2016年,全县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863件,82%以上在村一级有效化解,化解成功率97.6%;2017年,全县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256件,87%以上在村一级有效化解,化解成功率98.5%……近年来,得益于继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津县实现了矛盾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化解成功率逐年上升,基本实现“矛盾不上交”。
畅通交流渠道理顺群众心气
永商镇烽火村一座位于田野间的廊桥被远近村民津津乐道:它从简单的避暑场所变成村民反映问题诉求、村干部予以回应的地方,“廊桥夜话”也成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固定方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求发展、要公平、想参与等愿望不断增强,如果不能及时回应群众需求,疏解群众情绪,很可能导致一些社会成员出现焦虑心态,甚至累积怨气,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风险。
以人民为中心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只有及时听民声、知民意、回应群众关切,才能有效防范矛盾纠纷,才能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近年来,以“廊桥夜话”为启示,新津县各基层党组织积极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一系列特色平台载体畅通了交流渠道,理顺了群众的心气:有的常态开展院坝交流、聊天夜谈、“连心茶馆”等活动;有的依托村级综治中心建立“话聊室”“咨询室”;有的组织以网格员和村干部为主的志愿队伍上门走访恳谈;有的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广泛收集群众建议意见和诉求。特别是随着县领导、部门机关干部、镇街机关干部走村入户“三报到”制度的建立与深化,基层群众有事在村上就可以直面县级领导,一些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分级分层的问题疏导机制,令过去困扰政府和群众的疑难杂症得以多渠道化解。
发挥乡贤作用调解社会矛盾
2015年下半年,安西镇安西村退休老干部杨云清主动请缨,在村综治中心设立“杨三哥工作室”。深受当地群众信赖的杨三哥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很有一套,自“杨三哥工作室”成立以来,至今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事就找杨三哥”已经成为安西村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后的第一选择。
|